查看原文
其他

大疫三年后的第一个中秋,愿您享受这人生

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-10-05


疫情三年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,各位都在出游的路上吧?

祝大家中秋快乐。玩得开心。

重发一下去年写的旧文,怀念一下去年此事我们共同度过的那段艰难岁月。

但愿人长久。


从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

到“浮云世事改,孤月此心明”,

他都经历了什么。

我有时候常常会想,中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是不是一步步是在退化的——比如同样表达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、“苟住最重要”这层意思。今天的企业大佬们一开年会,只会喊一句干瘪无力的“活下去!”或学美剧说一句“凛冬将至”。
但往前回溯,谢晋导演在《芙蓉镇》里的表达,可就生动形象多了:“活下去,像牲口一样活下去。
而再往前数,鲁迅先生所谓“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,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;而真的猛士,将更奋然而前行。”也有相同的感觉,只不过加上了一分孤勇者的决绝与悲壮。
但鲁迅和他那一代人,表达这层在命运残酷面前的坚强时,写的依然不是最好的,相似的意思,最好的表达,其实在苏东坡那里。
是的,正如去年那篇文章我曾为您解读的,“明月几时有,千里共婵娟”这千古佳句,如今是中秋节互道祝福时人们最常用句。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,这句话放在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中,其实更接近“活下去”、“苟住”的自勉之意。
彼时的苏轼,刚刚经历了他由盛转衰的那个大转折,从青年时的春风得意,文坛才俊、政坛新秀,到卷入王安石变法时代的新旧党争,不得不“自请外任”、离京避祸,苏轼此时的心情其实是苦闷、抑郁的。
当然,作为一个生性达观的人,苏轼此时尚有能力用自己的才情消解这种抑郁。所以你看在《水调歌头》当中,写完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此事古难全。”这句全诗情绪最低谷的话之后,苏轼马上激昂的来上了一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一下子将情绪提高了上去,这句话不仅仅是横向空间上对异地亲友的祝愿,更是纵向时间上对自己的,“但愿人长久”——但愿我们都能活长一些,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吧!
而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,在后来的流放路上,当命运的绝境,一步步向着苏轼逼来时,他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逼仄、狭窄时。
而明月,在余生中也成为了东坡居士坚持活下去的那个“心灵暗号”。
照野弥弥浅浪,横空隐隐层霄。
障泥未解玉骢骄,我欲醉眠芳草。
可惜一溪风月,莫教踏碎琼瑶。
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
——《西江月·顷在黄州》
从标题里你就可以看出,这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的作品。与几年前还是自请外任不同,此时“乌台诗案”已经案发,作为北宋年间唯一一次文字狱的受害者,苏轼此时的心情想一定是相当苦闷的,他做好了遭遇顿挫的准备,但没想到顿挫会来的这样急、这样猛、这样不由他分辩。
所以他说,“可惜一溪风月,莫教踏碎琼瑶。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”
这时的苏轼,才四十出头,他依然有理想,有抱负,不愿相信自己的半生经营,就这样付诸东流,所以他要怜惜那“一溪风月”不想被踏碎。他甚至还等着“杜宇一声春晓”,等着命运转机的来临。
然而,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,在大时代的揉搓下,苏轼的人生注定高开低走,越到后来,对他的指责就越严厉,命运给苏轼的打击接二连三,越来越将他逼向墙角、赶向蛮荒。他的生存处境越发艰难,逼仄。
所以苏轼后来也就慢慢看开了,什么“杜宇一声春晓”啊?等不到了,我也不稀罕!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(《赤壁赋》)——这辈子我就这样了,与清风明月相伴,你们谁也夺不走,这不好吗?
但这种最常被引用的人生觉悟,其实并不是苏轼“咏月哲学”的完全态。
不信?我们再看这一首。
参横斗转欲三更,苦雨终风也解晴。
云散月明谁点缀,天容海色本澄清。
空余鲁叟乘桴意,粗识轩辕奏乐声。
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。
这是元符三年(公元1100年)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三年后,遇赦北还时的作品——当要渡过琼州海峡时,苏轼的船队一度突遭狂风暴雨,然而当风雨散去,苏轼又看到了那一轮此生中一直照耀对他的明月。
“云散月明谁点缀,天容海色本澄清”,风浪过后,世道终究还是会恢复澄清与太平。
可是,此时的苏东坡,与四十岁上那个心心念念的等待“杜宇一声春晓”时的他,已经不同了——
他说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。”——风雨能否过去,明月几时有?那是老天爷的事,我已经管不着了,我只知道我这辈子过得也算满足,虽然半生漂泊在这蛮荒之地,但我吃了荔枝,游了山水,这游览难道不也“奇绝”到人生难有么?
我不知,这算不算苏轼的一种心里安慰,此事的苏轼,已经是64岁的老人,他终于完成了与自己命运的和解。
钟鼓江南岸,归来梦自惊。
浮云世事改,孤月此心明。
雨已倾盆落,诗仍翻水成。
二江争送客,木杪看桥横。
这是苏轼人生中最后一年,公元1101年时他留下的作品。捎带说一句,这一年北宋的年号也非常有意思,是建中靖国元年。“建中靖国”,新上台的宋徽宗把自己对朝堂的希望都直接写到年号里去了——新党旧党,你们都别争了!我们保持平衡(建中),安安生生过几天日子(靖国)不行么?
不过,甭管徽宗怎么想,被新旧党争这烂事儿蹉跎了半辈子的东坡居士,此时反而不关心这些了。
你看他的诗里,再也没有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”之类的好奇,也不见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”的关注。
是的,不管天气如何,浮云是否遮住了望眼,苏轼都已经不care了。因为他知道“浮云世事改,孤月此心明。”——无论世事的浮云怎样沧桑变化,有一轮明月在那里,我已知道,这还不足够吗?
于是,苏轼,终于带着那样一轮照耀他一生的明月,乘风归去了。
又是一年中秋,今晚,你是否要与家人一起赏月?今晚您那里的天气又可好?
无论如何,我将这篇文字送给您。让我们学学苏轼,穿越千年的时光为自己的人生获得一份淡然与达观——
今夜,若能月朗星稀,我们当然会说上一句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。
若是风雨来袭,却又能云开雾散,我们也不妨吟咏一声“云散月明谁点缀,天容海色本澄清。”
可即便阴云层布、望眼难穿,也无需丧气。因为“浮云世事改,孤月此心明。”——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?
明月几时有?其实我们也无需把酒问青天。
那轮最皎洁的明月,已在你我心中升起,她将永相照耀。
全文完
仅以此文,作为我的读者们贺词,感谢读完,祝您和家人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